##EasyReadMore##

2010年4月28日

獨立書店之活路

  • 導言
  獨立書店,是一種「對資本主義的反動」,這些經營者,以螳臂抵擋「商業化書店」這輛車,在苦無援助、資金不斷虧損的情況下,在公館屹立廿六年的桂冠書店,撐不下去;遠在德國,一對夫婦用心經營的莫茲書店,撐不下去;香港的獨立書店,竟被當地人稱為「二樓書店」,同樣撐不下去。
  今年邁入第十八屆的「台北國際書展」,由「從各地書店看台北小書店」此場座談會畫上句點。座談會邀請數位港台兩地的獨立書店經營者,彼此交流生存法則與經驗。
  •  在台灣
  「獨立書店聯盟」是串聯九家書店,分別位在台灣北中南東,所組成的一個團體。利用網站和噗浪發布這九間書店的最新消息,包括展演活動、主題教室、主題商品及書展訊息等,更重要的是,他們發行名為「非獨不可」的電子報,每周三出刊。
  
  「小小書房」提出三項生存法則,「加強社區經營」、「加強複合經營」與「加強團購業務」。「加強社區經營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北溫羅汀區,擁有最多的社群人口,不過也只能免強苦撐。竹北草葉集概念書房則是「複合經營」的代言人,利用販賣餐飲及其他商品來提高整體利潤,然而相對地,由販售圖書所獲得的利益卻是下降,這讓經營者思考,這樣做是否有違當初的理念呢?而「團購業務」就像是上班族抱持著有總比沒有好的心態般,能夠多兼一點外快就接吧!雖然能夠獲得微薄利潤,但是讓許多經營者不得不思考這樣做是否划算?
  
  位於淡水的「有河book」在前年驚傳倒店的消息,女主人本來有意關門大吉,但男主人卻有不同的主張。2009年是有河的第三年,回顧這一年中,他們辦了48場活動、詩集發表22場、演唱會6場、玻璃詩更換15次、播放電影12場等,更重要的是,為了生存,開始推行「會員制」,是會員者稱為河親卡友,女主人認為這個方法不太適合,但它已經是能使出的最後一招了。
  
  台北市政府在今年舉辦的台北文化護照活動中,增列一項「獨立書店生活節」,於四五月份邀請知名作家與民眾分享懷舊書籍現代詩集女性文化,讓隱身於巷弄中的獨立書店可以與大眾更親近。
  • 在香港
  庫布裡克書店在香港銅鑼灣發跡,從一間小型獨立書店發展成規模盛大的連鎖書店。從剛開始每個月僅5000元港幣 (約新台幣2萬元)收入,到現在每個月光是書籍銷售就至少進帳20萬港幣 (約新台幣82萬元),他們從未拋棄最初的經營理念。經營者Amanda表示,他們堅持提供給讀者「最好卻不見得是最暢銷的出版品、別具特色但未必是最實時的出版刊物」,希望他們所選的書籍都能為讀者帶來正面的影響力。在獨立書店備受市場考驗的經營困境下,庫布裡克不但殺出一條血路,甚至獨立發行、出版書籍。從2006年至今,庫布裡克已出版超過40本書籍,他們還定期舉辦座談會、音樂會,提供讀者一個交流平臺,讓大眾對文學有更深入的瞭解與分享機會。
  
  香港的序言書室經營者李達寧,和Amanda秉持相同看法,認為獨立書店的成功全憑「人」,「是什麼讓這一切變成可能?就是讀者、作者、學者之間的交流所共同建構的結果」。

0 意見:

 
TEMPLATE HACKS AND TWEAKS BY [ METAMUSE ] BLACKCAT 1.1